当前位置:首页 > 欧陆 > 正文

周延性是什么意思

  • 欧陆
  • 2023-03-19 11:46:13
  • 141
摘要: 逻辑学中的外延和周延是什么意思?不要概念,要通俗易懂的 楼上说的很正确。我再补充两句:(1)外延:是任何【概念】都具备的一种固有...

逻辑学中的外延和周延是什么意思?不要概念,要通俗易懂的

楼上说的很正确。我再补充两句:

(1)外延:是任何【概念】都具备的一种固有属性;与【内含】相对。

【外延】是完全属于【概念】的;

简单而言:外延,就是一个概念所指称的、所有对象的全体。它很类似数学中的集合——具有某种性质的所有元素的全体。所以,我们才会用表示集合关系的韦恩图,来表示概念的关系。

(2)周延性:是【概念在判断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是概念的一种【相对属性】。

【周延性】是属于【判断和判断中的某个概念】的;

间单而言:

判断总是针对概念的,但说到底是针对概念所指的各个对象的;一个判断,对于它所说的某个概念,可能说到了这个概念的所有对象,也可能只说到了它的部分对象。这就产生了不同的周延性:

周延:判断言及概念的所有对象;

不周延:判断没有言及概念的所有对象;

至于周延性的判定,按照书上的定义就行。判定规则很好记忆,但可能不太好理解,不过要解释,那话就多了。

形式逻辑~什么叫做周延?为什么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而否定判断的谓项周延?

任何概念都有“外延”这一属性;

外延就是概念所指的所有具体对象的集合;

在对一个概念进行判断时,其实就是对概念的具体对象进行判断;

但不同类型的判断,所牵涉的具体对象的范围不同,这就是“周延性”了;

如果在某个判断中,某个概念的每个对象都被涉及到,则称其为是“周延的”;否则,就是“不周延的”;

(1)肯定判断:a是B;

(2)否定判断:a不是B;

因为只讨论谓项B的周延性,所以将主项设为单一概念a;设B的外延是:

B={b1,b2,b3};

然后,对于a、B间的任何判断,都可以转化为对以下关系的判断:

①a↔b1;

②a↔b2;

③a↔b3;

在(1)中,说a是B,意思是:a是B中的某一个;

也就是说,只要①、②、③中有一个成立就行了;比如,a=b2,此时命题(1)为真;我们只讨论的b2这个个体,而没讨论b1、b3,所以,B在(1)中是不周延的;

又比如,当我们说“狮子是动物”的时候,所讨论的只是动物中的“狮子”这一部分,而不管动物中的其他个体,比如老虎什么的;

在(2)中,说a不是B,意思是:a不能是B中的任何一个;

所以,这就要求①、②、③必须都不成立;——注意,不管是成立,还是不成立,都是对B中个体的判断。要求这三个都不成立,也就是对这三个个体都做了判断,所以它是周延的。

比如,当我们说“狮子不是鸟”的时候,除了讨论狮子外,还必须对每一种(只)鸟进行判断,只有当狮子不是任何一种(只)鸟的时候,这个判断才成立。

请问周延是什么意思(逻辑学)

1.什么是周延性问题

周延性问题就是一个词项的外延是否被全部断定的问题。如果一个判断对某词项的全部外延作出了断定,该词项就是周延的;如果没有对某词项的全部外延作出断定,而仅仅断定了它的部分外延,该词项就是不周延的。例如,在“所有蝙蝠都是哺乳动物”这一判断中,主项“蝙蝠”的外延被全部断定,因此是周延的,而谓项“哺乳动物”的外延没有被全部断定,因此是不周延的。

2.a、e、i、o四种性质判断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

性质判断的主项是否周延,是由判断的量(量项)决定的。全称判断(含单称判断)断定了主项的全部外延,因此其主项是周延的。特称判断只对主项的部分外延作了断定,因此其主项是不周延的。例如,在“所有金属是导体”和“有的金属不是固体”这两个判断中,“金属”这一词项在前一判断(全称判断)中是周延的,而在后一判断(特称判断)中是不周延的。

性质判断的谓项是否周延,是由判断的质(联项)决定的。否定判断断定了谓项的全部外延,因此其谓项是周延的。当我们断定某对象“不是p”的时候,实际上断定它被排斥在p的全部外延之外。例如,“有的作家不是大学毕业生”,这一判断断定了“作家”中有的人不是任何大学毕业生(既不是文科的,也不是理科的;既不是本科的,也不是专科的,等等),在这里,“大学毕业生”的全部外延被断定,因此是周延的。

肯定判断没有对谓项的全部外延作出断定,因此它的谓项是不周延的。当我们断定某对象“是p”的时候,并没有断定它是p的全部,例如“所有唯物主义者都是无神论者”,这一判断并没有断定“唯物主义者”是“无神论者”的全部,因此其谓项“无神论者”不周延。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全称判断的主项周延,特称判断的主项不周延

否定判断的谓项周延,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

法律周延性什么意思

类似一个企业。周延可以解读为周边相关,多元化经营,跨行业。外延就是同一行业的上游和下游产业链,是对某一概念的来龙去脉展开分析。内涵就简单了,一个企业的自我定位了,分工了之类。一点建议,仅供参考。

什么是逻辑学里面的主、谓项的周延性

主项是指简单判断中反映断定的对象的概念。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科学技术”,就是主项。

谓项是主项(被视作句子成分的主语)的具体描述的承载。位置通常处于主项之后,由联项(被视作谓语)联结。

性质判断(也叫直言判断),它的周延性主要与直言判断中的主项和谓项有关。

直言判断中主、谓项的周延性:是指在直言判断中,对主项和谓项的外延范围或数量作断定的问题。

如下所示:

直言判断的种类 逻辑形式 主项(S) 谓项(P)

全称肯定判断(A) SAP 周延 不周延

全称否定判断(E) SEP 周延 周延

特称肯定判断(I) SIP 不周延 不周延

特称否定判断(O) SOP 不周延 周延

扩展资料:

直言判断中的主谓项关系与主谓项的外延关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关系。直言判断中的主项与谓项的外延关系,是独立于直言判断形式之外的主项概念与谓项概念的外延关系或两类事物的关系。

当着概念反映的事物存在并且不是全类时,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有以下五种:

1、全同关系

2、真包含于关系

3、真包含关系

4、交叉关系

5、全异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延性

周延性是什么意思?

周延性问题就是一个词项的外延是否被全部断定的问题。如果一个判断对某词项的全部外延作出了断定,该词项就是周延的;如果没有对某词项的全部外延作出断定,而仅仅断定了它的部分外延,该词项就是不周延的。

例如,在“所有蝙蝠都是哺乳动物”这一判断中,主项“蝙蝠”的外延被全部断定,因此是周延的,而谓项“哺乳动物”的外延没有被全部断定,因此是不周延的。

一般的判断规则:

1,全称的主项为周延

2,特称的主项为不周延

3,肯定的谓项为不周延

4,否定的谓项为周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周延性

发表评论